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
科技工作者之家 11月27日
作者:甘晓 来源:中国科学报
“截至2024年11月,中国天眼(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已达到1040颗!”11月26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FAST脉冲星科学研讨会上,FAST 运行和发展中心首席科学家朱炜玮宣布。
脉冲星是宇宙中极为独特的一类天体,它们可以高速旋转,核心密度高于已知原子核的密度,引力强大到足以弯折表面光线,表面磁场强度达到人造最强磁场的百万倍,还可以扭曲周围时空。
“这些极端条件使脉冲星成为探索宇宙极端物理现象的宝贵实验室。”朱炜玮介绍,“通过研究脉冲星,科学家们能够探索许多难以在地球上实现的物理问题,例如引力波的探测、广义相对论的验证等。”
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数量突破1000颗。国家天文台供图
《中国科学报》在此次研讨会上获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FAST自正式开放运行四年来,FAST发现的脉冲星数量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它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其中包括大量的毫秒脉冲星和脉冲星双星,丰富了脉冲星的种类和数量,对于理解脉冲星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并且,科研团队在脉冲星、快速射电暴、中性氢、纳赫兹引力波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原创性成果,其中脉冲星领域中发现最短轨道脉冲星双星、捕捉纳赫兹引力波信号的初步证据等突破性进展,为FAST追赶到领跑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其中,在“FAST银道面脉冲星快照巡天”中,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带领的“王绶琯巡天突击队”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750余颗脉冲星,超过FAST发现脉冲星总数的70%,其中包括110颗偶发脉冲星,170多颗毫秒脉冲星,150多个双星系统(包括轨道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双星)。
在“漂移扫描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中,清华大学/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带领团队首创独特噪声注入技术,成功运行脉冲星搜索、中性氢成像、中性氢星系和快速射电暴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观测模式(CRAFTS),系统性发现脉冲星208颗。
在“球状星团脉冲星巡天”中,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潘之辰自2017年10月起已发现近60颗脉冲星,将FAST天区内球状星团脉冲星数量增加约两倍,这些研究工作涵盖轨道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双星系统,球状星团脉冲星中自转最慢以及轨道周期最长等创纪录的奇特脉冲星。
同时,北京大学/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柯伽带领团队基于FAST对毫秒脉冲星开展精密测时研究。他们通过对56颗毫秒脉冲星偏振特性的普查,得出几乎所有毫秒脉冲星都应该具有全向辐射的特点,这一发现将改变未来毫秒脉冲星巡天的预期。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研究员王娜带领团队利用FAST在脉冲星辐射物理、脉冲星形成与演化、星际介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此外,来自贵州师范大学、新疆天文台、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团队也利用FAST在脉冲星发现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FAST取得的重要成果。“由于FAST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其在短短的几年内取得相当多的重要发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戴子高表示,“未来,FAST将探索提升空间分辨能力,力争在快速射电暴等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对它的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