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多种形式思政协同育人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3-18

来源: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阳春三月,万物萌生。从线上到线下、从大学到小学、从课堂到课外,一场场深入浅出的宣讲、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一次次耐心细致的解答,天津中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以“云端讲堂”、中小学第二课堂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学生们讲述了中国故事,激励他们发奋图强,接续前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学期伊始,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组织教师开展系列宣讲活动,进一步加强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国情的了解认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打通思政育人“课上与课下一体化”,“校内与校外一体化”的建设之路。


“这次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为主题的讲座,使我深刻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魅力,体悟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工作、学习的指导意义。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做一名有担当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听完中德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韩雷老师作的《学哲学,悟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讲座后,2019级软件工程的费金莲同学迫不及待地道出了她的感受。


3月7日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习青会”“思源电影社”共同主办的线上理论系列宣讲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的一次积极尝试,作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补充,以课下讲座的形式,进一步巩固提升教学效果,打通思政育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学院还积极发挥作为天津市中高职学校德育一体化培训与研究中心的作用,主动承担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对接中小学,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让长征精神薪火相传》《走近大凉山》《民法典和我》等系列讲座。3月11日,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的解水青老师走进海河教育园南开学校,为小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素质拓展课。解老师结合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采用故事教学和图片教学,丰富的课程资源,声情并茂的深情讲授,将大凉山脱贫攻坚的故事娓娓道来。整堂课生动有趣,情感贯穿始终,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一堂课结束,学生们意犹未尽。张子懿同学激动地写道:“周三下午的素拓课,解老师给我们讲了脱贫中的感人事迹,当我看到这些时,泪水不自觉地从眼角流过。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我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学习知识,将来让中国更上一层楼!”



作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一种创新实践,学院还让社团学生参与其中。学生们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社团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将自己在大学的所学进一步消化提升,精心打磨《手工技艺中蕴含的劳动精神》《感受汉字魅力》《撑起自我保护的伞》《我们身边的法律》等十余期“德育”系列专题讲座,将于近期同老师们一起走进中小学课堂。这一活动使大学生在育他人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知识,坚定了理想信念,拓展了就业本领。顾晓玲是中德经贸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同时也是中德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社的一名社员。她说:“和老师一起给小学生上德育课,不仅增加了我的知识储量,而且给了我一个锻炼自我挑战自我的舞台,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为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一份精彩。”


大学生老师的到来,让小学课堂多了一抹新鲜的色彩。海河教育园南开学校德育处商文杰老师表示:“素质拓展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也是普职融合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通过素质拓展课程,让职业院校的课程、师生走进南开学校,也让南开学校的师生走进职业院校的实验室,融合海教园资源,拓展了学生素质,打造了思政教育的同心圆。”


今年,学院将继续发挥教师专业优势,组建宣讲团,创新宣讲形式,打造精品德育课、建设精品团队实践阵地等,积极探寻具有学院特色的“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建设之路,以实际行动,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学生心中落地开花,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贡献力量。

源 | 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 | 杨春怡然

审核 | 孙鑫煜


「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新媒体中心 」

投稿&加入我们:2350355110@qq.com


来源:zd985-211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jA5NjQ0MA==&mid=2650445632&idx=1&sn=12e9495cdc1ce0314a4d704c13bd3a13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